2009年12月25日 星期五

高等教育的目地?

有人說大學(高等教育)該給適合讀的人去讀,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讀大學. 更進一步認為這是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

但我不了解何謂 "適合" 呢? 依照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中的學習表現? 或是IQ、性向?

只因資質駑頓便沒資格念大學? 即便我有著濃厚的興趣也不行? 那是不是要依照每個人在各學科的"表現"來決定其大學該讀的系所呢? 因為社會資源要"合理分配"! 你國文只有99但數學100所以你該選數學系! 這樣子才能對國家給予你的資源有最大的回報!

拜託, 現在是把政府當皇上嗎? 受教權是基本的保障也是政府該做好的事. 怎麼, 如今受教卻變為政府的恩澤? 台灣不是共產社會, 民眾絕對該有選擇是否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力! 大學生資質低落的原因有很多, 解決方法也有很多, 但剝奪民眾的受教權絕不是方法之一!

該選擇什麼唯有自己才夠資格做決定, 外人, 你憑什麼?

##CONTINUE##
--
邏輯越來越差了 Q_Q, 寫文章好難.

1 則留言:

bnman 提到...

第一次留言就喇一些有的沒的 XDD
再來喇一篇有的沒的 ~~~

其實社會資源說本來就很怪,不過或許這作者是想表達現今高等教育資源過剩的奇怪現象。人組成的社會本來就很難達到理想的社會資源分配,幾千年過去了,從柏拉圖的理想國失敗到社會主義的全面敗退,理想的社會資源分配很難存活耶 XDD

人的自由意志跟國家的資源支配某些層面來說或許是衝突的,你說的也沒錯,教育的目的是該讓學生去嘗試,而不是去指派學生該做些什麼。

大學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唸,但這個社會不應該把上大學的價值觀拉的那麼高,而技職體系就一文不值,我們國家之前教育政策走的那一步不是很妥當。廣設大學的立意良好,但不是所有技職體系的學校都改成大學,這就是牽扯到資源分配的問題。

在談大學生素質的問題,那些人說的話(例如李家同,我非常討厭這傢伙)聽聽就好。基本上他們評估素質的方式根本就不客觀,只是為批評而批評。二十、三十年前的大學生根本就沒想過會有這麼一天是這麼資訊爆炸的年代,只是用寫錯字、平均的啥鬼程度、讀過的經典名著等來批判,一點意義都沒有。讀過那麼多經典也不會比較有腦分析,不過就是一些人想要悍衛自己的地位,無情地打壓並貶低其他人的價值。

三十年前,二十五歲的人要擁有地位,根本是天方夜譚;現在這個時代,滿是這種有想法的年輕人在嶄露頭角。要他們怎麼不害怕?

高等教育的目的,我希望台灣會有一天養出那種學生敢明著去挑戰那些打壓自己權益、質疑自己價值的人,知道自己選擇什麼的學生。